广州的年轻人,你能去哪里过夜生活?观看表演甚至独自站在舞台上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选择。 据数据显示,每个大剧院和小型表演舞台已经成为夜间最活跃的地方之一。根据《广东省演艺产业年度发展报告》,2018年广东省演艺市场收入约为55亿元,比2017年增长8%,收入持续增长。 在演出市场繁荣的背后,许多隐藏的担忧仍然值得关注:剧院周围的配套设施能跟上吗?目前的戏剧类型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吗?戏剧圈如何吸引更多的新观众进入剧院?这些都是难题。 近日,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《促进广州市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》。戏剧表演经济是重要领域之一。本期杜南“聚焦广州夜景经济”系列报道聚焦广州剧院和对话剧院员工,为夜景经济提供建议和意见。 看脱口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选择。 8月14日,越秀区中山三路的一家咖啡馆里挤满了几十张年轻人的脸,为舞台腾出了一个空位。观众们笑个不停,咖啡馆的门一次又一次地被推开——直到门被推开,门里挤满了听脱口秀的粉丝。 这是由无忧喜剧在广州举行的公开小麦表演。“开放麦”是脱口秀的一种离线表演形式,借用了西方脱口秀俱乐部(Western Talk Show Club)的概念,主张任何人都可以上台创作,从而发掘更多的脱口秀新人。 “吐出会议”、“脱口秀会议”和众多脱口秀综艺节目在网络世界掀起了一股浪潮。李丹和迟子名立于波涛之上,他们的出现伴随着已经淹没很久的脱口秀行业。综艺节目如火如荼,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各地离线脱口秀的兴起,从而为广州脱口秀带来了春天。 “直到第二季《脱口秀》播出前两个月,我们才能够在网上收支平衡。”51职业喜剧首席执行官鲍尔(Ball)负责笑果文化全资子公司51职业喜剧,该公司在广州、深圳等许多地方开展线下脱口秀业务。"在节目播出之前,说四个字就是勉强支持它。" 广州的脱口秀规模小,开始晚。但在城市的各种戏剧表演中,它无疑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分支。"广州的脱口秀大约从2013年开始就由人们表演了."根据橡皮球的介绍,第一个月几乎没有表演过一次。直到去年,每周一场演出的频率已经得到保证。 网上综艺节目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。如今,广州和深圳平均每周有四场演出,一场约有120人。广州已将其固定演出场所扩大到三个,咖啡馆、剧院和酒吧。《脱口秀会议》第二季播出后,我们提前一个月售完了离线演出的门票。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。” 选择在周末晚上参加脱口秀的观众是谁? “我们分析过,在20到35岁之间,他们受过良好教育,在互联网时代长大,思想开放,文化多样。这是我们主要观众的肖像。”对伴随互联网成长的年轻人“橡皮球”的分析也拓宽了线下脱口秀的空间。“广州的年轻人,夜生活能去哪里?观看脱口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选择。” 据悉,作为喜剧脱口秀行业的主力军,今年的开放式笑果文化小麦秀平均每月观众超过7500人,是2017年的四倍多。线下子公司的无忧喜剧也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,争取有一个固定的专业表演剧场,同时在年轻演员的专业培训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。 "坦率地说,在夜市经济的背景下,我很乐观."从橡皮球的角度来看,广州和深圳也成为全国脱口秀离线表演的主要城市。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理解这种脱口秀的表演形式,并愿意在晚上走进电影院,在离线场景中观看表演以供消费。"对广州来说,这个行业可能需要一些时间,但观众已经准备好了." 昨晚,广州大剧院有20多万观众。 据了解,目前广州共有17家剧院,分别是:广州大剧院歌剧院、广州大剧院实验剧院、广东艺术剧院、广东粤剧艺术中心、友谊剧院、星海音乐厅、中山纪念堂、十三号剧院、南方剧院、江南大剧院、木偶剧院、岭南剧院、广州杂技团一号剧院、彩虹苑、红线艺术中心小剧院、广州芭蕾舞剧院、广州贝勒剧院。其中,广州大剧院和星海音乐厅最为著名,举办了许多高水平的演出。 根据各剧院的统计,广州大剧院、广东艺术剧院、广东省粤剧院和广州戏剧艺术中心的票房收入为70-80%。作为文化地标,广州大剧院2018年总收入1.67亿元,演出364场,票房约1亿元。其中,75%的演出在夜间进行,夜间演出的票房占80%以上。晚上的观众人数超过了20万。 对于用户而言,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18年中国演出市场年报显示,消费群体趋于年轻化。2018年,90后占了表演市场消费群体的60%以上。 就类型而言,《广东省演艺产业年度发展报告》显示,一线剧院上座率最高的演艺类型有:音乐、音乐舞蹈、儿童戏剧和戏剧。相比之下,儿童戏剧在二线剧院最受欢迎。 统计显示,夜间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。与此同时,近年来政府对公共表演的补贴也给表演市场增添了一把“火”。在2018年5月至8月举行的广州艺术节期间,政府补贴了85场演出,比2017年同比增长近一倍,补贴门票约77,000张,占艺术节总门票的88%。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,惠民演出的原价为380元/张(13号剧院)和280元/张(u13号剧院空间)分别降至160元/张(13号剧院空间)和140元/张(u13号剧院空间)。广东越剧剧院坚持不低价售票,推出周末大型戏剧活动来训练观众。门票只需50元、80元、120元和160元。 “冷静地乘公共汽车”或“冷静地吃饭” 剧院周边的配套设施,包括便捷的交通和餐饮设施,将考验剧院夜间经济的发展。 出去观看表演,在“平静地乘公共汽车”和“平静地吃饭”之间做出选择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。戏剧表演通常安排在晚上,一些戏剧,如歌剧和音乐剧需要3个小时。许多观众说,“看完演出后往往会启动跑步模式,然后乘地铁换乘地铁,但有时还是赶不上回学校的公交车……”白领肖丹是南沙的著名歌剧迷。每次他去市中心看戏剧,由于公共交通不便,他都很纠结。由于广州郊区缺乏戏剧资源,有很多南沙、花都、从化的戏剧爱好者来到市区观看戏剧。 在杜南记者最近的一次采访中,“你是什么样的夜猫子,在‘夜广州’里有这么多生活?”在网络调查中,夜间交通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。在“你认为哪里有必要改善夜间公共配套服务”的项目中,28.2%的网民表示会增加夜班公交线路和出行次数,27.5%的网民认为有必要延长地铁班次关闭时间,14.8%的网民认为商业圈应该增加出租车调度。 2018年,广州大剧院晚间演出的开放时间提前至19: 30,剧院称这是为了方便观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对于住在远方的球迷来说,最大的期望是举办更多的周末午餐比赛。广州大剧院、广东艺术剧院和广州戏剧艺术中心也在这方面有所改进,在周末下午开放演出。 观众中,很少有专业的小剧院。 另一方面,为了应对表演市场的井喷,观众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。根据2018年中国戏剧市场发展报告,去年各场馆的戏剧表演中,小型剧院最为活跃,有7433场演出,同比增长3.6%。然而,广州很少有专业的小型剧院。剧院的类型不够多样化。例如,赖声川的梦想每年定期在上海和北京上演。一张票很难买到。这出戏只能在荷塘有座位的剧院上演。广州目前没有这样的场馆。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都愿意坐飞机观看。 广州大剧院总经理何颖也表示,广州演出市场面临的难题是缺乏好的剧院。广州只有一家像广州大剧院这样的现代剧院,这极大地限制了更多优秀戏剧和更多感性演员的到来,使得百花齐放的综合市场效应难以形成。 基于对刘三姐的印象,粤剧能成为城市名片吗 与交通和配套设施的问题相比,让戏剧走出这个圈子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 广州大剧院总经理何颖表示,“高雅艺术的观众仍然相对较少,所以我们应该继续举办一些艺术普及活动,让更多的人接触艺术,了解艺术,走近艺术,最终让他们喜欢艺术。” 广东粤剧院新任院长曾肖敏也表示,为了吸引观众进入剧院,除了保证高质量的戏剧外,还应加大促进戏剧表演的力度。她建议使用一些公益广告牌来宣传演出信息,以便游客和公众可以随时获得主要剧院的演出信息。 广州戏剧艺术中心营销总监陈志荣也表示,戏剧表演在广州表演市场上并不是一个相对受欢迎的表演,有必要不断发展表演市场,培养观众。需要许多不同的方法来丰富宣传。他列举了许多国外戏剧发展成熟的国家为例。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有一定的帮助,例如在一些公共平台、地铁站、汽车站等为剧院或演出单位提供低价广告空间。他认为广州还没有很强的表演氛围,政府应该是推动戏剧文化大众化的主体,举办更有效的戏剧大众化活动,比如把戏剧送到基层,比如医院、学校、商界和社区。 广州戏剧艺术中心还建议沙河区拥有大量文化艺术团体和机构,可以将其整合为以戏剧艺术为中心、展览艺术活动为内容的综合性文化地标区。同时,要规范周边混乱的市场,引进配套的餐饮、休闲娱乐服务和剧院艺术服务设施。 就地方戏而言,许多戏曲尝试了传统戏剧的现代旅游。有些已经成为城市名片。例如,实景剧《印象刘三姐》、藏戏《文成公主》、川剧和苏州平潭都成为当地的旅游特色。作为广东的名片,粤剧也可以尝试将戏曲与旅游相结合,开发传统戏曲体验项目,吸引观众进入剧场。 对此,曾肖敏还表示,旅游业有利于促进戏曲和地方艺术的发展。对于短期旅游来说,看两小时的戏剧可能不合适,但广东歌剧院可以选择合适的内容,并将其组合成适合游客观看的节目。 总的来说,戏剧需要进入更多人的视野。 市文化广播影视旅游局:广州剧院演出的平均票价与北京、上海基本相同。 目前,广州市有17家影院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,其中5个区尚未建成。 广州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透露,广州大剧院在运营之初的出勤率不到60%。然而,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,广州大剧院的上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,2018年达到75%。进入剧院观看演出的人数逐年增加,市场前景良好。 夜晚是所有剧院最活跃的时间。据该局称,从演出时间来看,从2010年5月开业到2019年5月,广州大剧院已经举办了3500多场各类演出,夜间演出2600多场。广州大剧院的主要演出产品和艺术服务在晚上提供。 近年来,剧院演出的平均票价呈下降趋势。在过去的五年里,票价降低了22%。目前,平均票价在300元左右,与北京、上海等主要演出市场的平均票价基本持平,从而实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消费“惠民”。 夜间文化消费蓬勃发展,公共配套服务亟待提升。该局正在编制《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布局规划(2020-2035)》,拟建立覆盖面广、类型全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加大建设特色大型演出场馆和中小型演出场馆的力度。剧院建设力求全面覆盖。计划到2035年,广州各区将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表演设施(剧院、剧院、音乐厅、音乐厅、表演艺术中心等)。)。根据人口和剧院服务规模,将现有设施和大型旅游项目优势有机结合,在各区建设或升级1-2个中型或以上剧院和几个小型或特殊剧院。其中,番禺、花都、从化、增城等现阶段没有剧院设施的地区至少还有一个,全市有4-10个,总数为27-33个,进一步提高了广州地区文化设施和艺术服务水平的均衡分布。 统筹:南都记者尹莱、邹林写道:南都记者董晓燕、李春华
快乐生肖app
黑龙江快乐十分
天津十一选五
上海快3
|